#民防搞什麼 災難通訊和網路科技平台
今天也忘記是 #民防搞什麼 系列交流的第幾場了。不多說,就直接切入重點。第一個主題是災難通訊,第二個主題是科技平台的過度依賴。這兩個本來台灣的朋友搞不好感受不大,不過烏克蘭戰爭和前幾天的大停電,又喚起了不少憂患意識。
個人在面臨災難的緊急通訊方式
我們先從災難通訊說起。前幾天大停電當下,我第一個反應是,規模不知如何?眼看台電公開的發電機組數據不妙,看了幾個 Telegram 討論群組,發現這規模可能不小。所以第一件事就是當心我們這一區也會被輪流停電。當下急忙做的事:
通知第一圈的核心家人
通知住家的社區管委會要馬上因應
輪流停電的時候,通訊管道有機會遇到障礙。一般來說,民眾習慣用使用的緊急通訊管道會有:網路服務、電話和簡訊。網路服務就是台灣熟悉的 LINE, Facebook Messenger 等。電話就是 voice call,簡訊就是 SMS。這三者絕大多數的都會上班族不分年齡層應該都會使用。在自己這一區的電力供應還沒有遇到問題之前,都是可以運用的管道。把訊息第一時間發出去,完成安全確保的訊息交換。
有一位朋友在推特說,他在高雄突然面臨無可用電力的狀況。手機雖然有電,但電信基站也有障礙。所以手機的網路服務基本上都不能使用。他又說,因為他也沒帶零錢,只有手機上的支付工具,買個東西都有困難。這情境大概有不少南部的朋友都有切身經驗,雖然斷電的時間不同,但幾個小時就會讓生活出了大亂。
303大停電發生在2022年,這個年頭的通訊環境和1999年的921還是2009年的莫拉克風災很不同。現在使用手機的人更多,手機佔通訊管道的比例又更高,因此沒有手機和通訊網路之下的緊急通訊需求要如何滿足,這是一般民眾都要面對的問題。
戰災的時候問題只會更嚴重。要想好因應之道,具體演練,才有機會提高訊息交流成功的機率。
團體、組織、地區和國家的災難通訊
這個今天只有帶到一點,因為通訊專業何其廣大,而且災難時的通訊更是複雜萬千。今天來參與的朋友基本上都是以個人角度來交流,所以這部分我們以後再找時間慢慢交流。例如民用無線電、衛星通訊、災防廣播、地域警報系統、加密安全等。
同樣的這些通訊技術的研究,通訊方式的使用,並不限於戰災時才來手忙腳亂。有幾個平常就很有機會「演練」和派上用場,例如登山、車隊出遊、近海航行(小型舟艇),以及生活進階一點的車隊管理、車隊聯繫等,或是專業的搜救和緊急通訊節點佈建。日常可以學習的途徑不少,之後邀請專家來分享或演示。
當然我們也沒有忘記 internet 的重要,這點也有很多人有非常好的專業。
網路科技平台的過度依賴
這部分今天也聊的蠻多的,也是我算是還有經驗的部分。同樣的,20年前我們在災難時如何接受政府資訊和朋友交換資訊,所使用的平台以及習慣和現在差異很大。這點也是每個人都能開始留心、觀察自己的使用習慣。另外科技平台本身是否對一個飽受戰災的市場要做什麼緊急的應變,這次發展中的烏克蘭戰事就非常的明顯了。我不一一列出,但有幾個我們可以觀察到的方向:
事業體直接退出市場
不提供服務給這個市場(例如軟體市集)
只提供客製化服務給這個市場(例如 end-to-end 通訊加密)
對此市場的高價值帳號提高安全保護
烏克蘭政府去函某網路治理機構要求直接把俄羅斯從網路「驅逐」(這個可以寫一篇,不過不是現在)
簡單來說,這些狀況台灣在相似的情境會不會碰到?當然會,而且搞法只會更讓人頭痛,但我目前看到這方面的討論比較少,能做出 mitigation plan 的,搞不好連國家安全單位也沒有。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民眾在戰災時如果接受不到本國政府的資訊,那會有什麼問題?想想看。如果一個市場以中國為主的科技平台在戰災時,被迫要對台灣這個市場做出一個抉擇,那依賴在這少數幾個平台的資訊環境會不會遭受毀滅性的打擊?這種程度的威脅想定,當然不可輕忽。但人民的通訊習慣和整體社會的資訊環境,絕非一朝一夕能轉變。國安團隊要認真想想目前過度依賴少數幾個平台而且你也搞不清楚人家的演算法遊戲規則是不是到時候就讓你急跳腳,我認為不要有幻想比較安全。
下一場實體的 3/12 活動更精彩,讓我們期待!對了,過去兩週也有數個外國媒體對這系列的活動很有興趣,我想這也是值得欣慰。
很多人私下幫忙,但更多的是不願意曝光。我一定要謝謝他們的知識、勇氣和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