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篇是談一般人若被無人機騷擾能怎麼辦。先說答案,還能怎麼辦。
無人機是這幾年新興話題,但無人機的發展卻不是這幾年才開始。無人機大大小小很多種,我們一般人能看到的,多半是消費型小型無人機。或許以前有看過遙控直升機的朋友經驗豐富,知道怎麼「抗騷擾」。但那個年代的記憶和現在差異很大,「反制」的方式也不同。
哪裡會看到無人機
現在一般人能看到旋翼無人機的機會很高,地點多半是空曠且視野良好的地方。例如運動場、演唱會、煙火節慶、觀光活動、公園或是郊山三角點等。這些無人機多半有其正當目的,通常是「記錄」為主。至於農地能看到的無人機,則是施作「灑藥」等任務,飛行範圍受限,也不太會干擾到你我。
但消費型無人機能做的事不少,這些功能也能被不當或是惡意使用。例如我曾在水面游泳時看到旋翼無人機接近拍攝,但這不是我所認識的朋友所操作。水域上非無人機,主要就是拍拍風景,雖然我在公共場域,照理說是很難聲索隱私權。但看到一台蜂鳴作響的無人機在你游泳的時候跟著你,這並不是一件舒服的事。
我們這裡說的無人機也不是現在在烏俄戰爭 (2022~) 後會用到的各種無人機。那些碰到的機會,目前來說是比較少的,一般民眾能有的「反制」作為更是微乎其微。我們也不是談那些會跑去「限航」和「禁航」區域(如松山機場)的無人機,因為那要進行反制作為的是政府機關。可是消費型無人機可視為或認定為有騷擾行為的比例卻是越來越高,我想這件事要即早討論,是躲不開來的。
除了很容易入手的各類型旋翼無人機之外,FPV 取得也很容易。無人機本來就很適合用來作為偵查的工具。若是這個偵查的能力普及化,自然會有被濫用的機會。
在公寓外面偷拍?
台灣的都會區由於建物高地差大,低海拔空域環境對這種無人機不友善。我們有機會能看到的是有人因為好奇從公寓頂樓飛去觀察鄰居,偶爾還可以拍一段影片回來(澳洲2014案例)。公寓住宅的用戶頂多只能聽到蜂鳴聲,但對於無人機飛到哪裡,飛去哪裡,誰在操作,基本上莫名奇妙的。
如果無人機盤旋在陽台外側對內偵拍,民眾可以做什麼?想想看。在這種情境之下,最簡單的就是拉上窗簾,所以空間內部的陳設就拍不到了。這一招聽起來似乎很被動,但可能有效,而且住民不用想太多。
如果無人機多次在你窗外盤旋,那你可以把它「擊落」嗎?我覺得這一題遲早有人會面對到。一般人能想到的都是物理性的「擊殺」,主要就是丟東西這一招。這一招有效嗎?看狀況。但你能丟嗎?如果無人機墜落後,操作者上門索陪,那這是什麼狀況?
這應該比想像中的複雜。(宜蘭的討論)
換個地點。如果我們在戶外突然看到無人機飛過來,盤旋在周遭區域,而且攝影機就是對著我們。那麼,我們可以有什麼「反制」的作為嗎?還是只能單純友善的揮揮手?
軍民兩用科技跨境流入民間
這些旋翼無人機和FPV因為戰爭科技的「進步」,加上軍民兩用科技的推波助瀾,讓它們能做的已經不只是只有拍拍照片而已。這些被「魔改」過的版本如果有人用來「做惡」,嘗試用來騷擾民人,那麼,一般民眾可以做什麼?
答案就如同開門見山說過,還能怎麼辦?
